top of page

台灣藜(學名:Chenopodium formosanum)為莧科藜亞科藜屬之台灣原生種植物。傳統稱為紅藜,於2008年12月正名為台灣藜,是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。其為一年生草本植物,植株生長強健、耐旱性極佳,而其中的穀粒被稱「料理界的紅寶石」。(文源-維基百科)

紅藜與藜麥是同屬(藜屬),藜麥原生於南美洲,依照顏色可分為三種品系:最常見的白色藜麥、少見的黑色藜麥以及我們耳熟能詳的紅色藜麥,然而『紅色藜麥』與『台灣紅藜』,兩者在外觀、大小、顏色及營養都不盡相同。

Screenshot_20180430-135316.png

台灣紅藜跟進口紅藜的差別又在哪兒?

在營養方面,台灣紅藜的膳食纖維比進口紅藜多2倍,脂肪少於1/6,鈣質多5倍,鉀含量多6~7倍。但在熱量上,藜麥類屬於高熱量主食,因此還是得酌量攝取。

​(PS:由於紅藜磷鉀含量較高,因此腎臟功能不佳的人切勿食用。)

藜麥類與其他穀物的差別又在哪兒?

麥類相較於其他的穀類含有更多的營養素,這些營養素包括:

1.類黃酮(Flavonoids)

含有類黃酮中的槲皮素Quercetin及山奈酚(Kaempferol),可以幫助體內減少自由基,降低氧化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危害。

2.膳食纖維(Dietary Fiber)

藜麥與台灣藜平均的膳食纖維比一般的白米飯多了約20倍,對於促進腸道蠕動,增加飽足感具有益處,幫助腸道維持良好俊從環境。

3.油脂的脂肪酸組成比例

油脂含量雖低,但不飽和脂肪酸佔了83.7%,對於心血管幫助更多。

4.不含麩質

許多人會對於麥製品中所含的麩質敏感,甚至容易引起似過敏的反應,而藜麥不含麩質,可成為麥製品的良好代替品。

5.低GI

藜麥由於膳食纖維多,使其消化吸收率降低,因此,藜麥對於血糖的影響會比一般精緻白米飯來得更輕微

(文源自於ETtoday新聞)

20170929120618 - 複製.jpg
20170929120711 - 複製.jpg

    © 2018 by 芊聖國際有限公司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    ​芊聖國際網路行銷部 LINE@: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  LINE_icon01.png
    bottom of page